牧星智能:实现“两条腿”走路
日期:2023-11-15
来源:新战略 作者:覃洁兰 浏览:
4301
核心提示: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机器人标准品,两大业务齐头并进!
“在仓储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是领先全球的。”苏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黄志明表示。
近年来,中国仓储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智能仓储物流成为仓储和物流领域的新趋势。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已在各种智能管理、智能货架、智能分拣、智能搬运等物流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在仓储物流行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以牧星智能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企业也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对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降本增效压力持续加大,走向海外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国际化问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近日,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媒体记者特别采访到牧星智能CTO黄志明,与其探讨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以及牧星在当前的市场需求现状下所给出“解法”。
不断完善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提升交付效率在10月末的CeMAT亚洲物流展上,牧星智能创新性地发布了3D Sorter智能播种系统。
“近年来国内线上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一次性在同一平台购买多件商品的消费场景明显增多,尤其是服装等相对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存在相对较高的退货率。但是,物流行业还是普遍采用传统的人工播种墙作业方式,效率难以提升。”黄志明介绍,3D Sorter智能播种系统的发布主要解决了订单播种环节中传统人工播种墙或者其他自动化作业方式无法满足的诸多难题:比如因业务突然增长导致的分播效率瓶颈、软袋包装商品的分播、扁平件的快速分播、还有类似图书等的易损商品的分播,和需全程可追溯的医药和食品等的柔性分播。据上述负责人介绍,3D Sorter对行业的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分播效率高、最优ROI、柔性强三个方面。
3D Sorter采用了创新式的自动订单播种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了3D空间,采用灵活的播种格口布置方案,可应用在正向物流、逆向物流等多种物流场景中;对于多件订单播种、退货分拣、物料组套拣配等流程均有极高的分拣灵活性、准确性及高效性,最大分拣效率可达10000件以上。
作为国内率先开发仓储机器人的企业,牧星智能认为,技术的发展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仓储物流领域对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早期从技术能力、成本和经济性角度来说,可能类KIVA式的货架到人解决方案是最合适的,但是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走向成熟,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的出现,一开始的‘一招鲜吃遍天下’、用一个设备去解决大部分问题的方法已不再适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不同设备的组合去实现更高的物流效率。”
去年,牧星智能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方案—MIX全能型GTP货到人智能仓储解决方案,该方案有效结合了潜伏式AMR货架到人方案的灵活性与料箱到人方案的高存储优势,能够同时满足大、中、小件不同尺寸商品的存储与拣选,同时搭配牧星智能独特的热度整理2.0算法,可实现料箱与货架双重纬度的AI存储优化。相较于传统方案,其存储密度提高400%、拣选效率提升4~5倍、硬件投资降低50%,广泛适合于所有采用货架到人AMR的场景和料箱到人的料箱场景。
“我相信,再过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创新型产品出现,”黄志明认为,未来在仓储领域,会有更多细分产品和创新组合方案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牧星也会持续突破创新,给行业带来更多新的“解题思路”。
当前,面向仓储领域,牧星可提供全系列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包括货架到人、料箱到人、MIX货到人解决方案等各种机器人智能仓储综合解决方案,以及开放的全场景机器人混合调度系统iRMS。
在丰富产品系列的同时,为了帮助客户快速导入项目,提高效率,牧星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交付效率。
“底层的核心能力是我们根基,我们的方案规划能力、产品能力都是支撑我们快速交付的基础。”
黄志明认为,突破交付率的核心在于软件和方案的设计,“如果我们把产品分成为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硬件产品实现标准化是相对简单的,更重要的是软件产品的标准化。交付最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机器人跑起来,而是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软件通过驱动硬件作为手和脚,如何能做到低定制化的同时又能适应客户的各种需求,才是真正考验内功的地方。”
2022年,牧星智能发布了新一代羲和机器人管理系统(RMS),进一步提升了软件系统的易用性与通用性,进一步提升了牧星的交付能力。
黄志明提到,公司曾经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在澳洲连续完成了三个项目共计四五百台机器人的交付,“当前,无论多大规模的项目,我们都能在60天内完成项目的整体交付。”
打造新引擎,提供开放、标准的机器人产品平台在向下扎根仓储物流领域,全方位赋能终端应用客户的同时,牧星也在不断寻求企业发展和行业繁荣共生的新路径。2021年,牧星开始正式实行开放平台化EOC战略,将公司业务划分为两大核心事业部——智能仓储事业部和标准品事业部。
新成立的标准品事业部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个开放、标准的机器人产品平台, 除了直接购买标准机型以外,还可以按照OEM,ODM的方式合作,同时,牧星还提供接口完全开放并可扩展的物流机器人平台与管理系统。
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非标属性。我们不可能用标准、统一的移动机器人产品来覆盖如此差异、广泛的应用场景,但也不能忽视行业在发展进程中对于规模化生产及应用的需求,标准化是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经途径,因此,平衡标准与非标一直是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牧星认为,标准化AMR+RMS产品能确保质量稳定与成本优势。标准品在经济学上具有边际成本低的优势,企业需要让单一设备或软件具备多场景适配性及功能的丰富性,在各个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开盒即用”。
“我们一直觉得这个行业其实需要更多的开放,因为没有哪一家企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够覆盖所有场景,大家可以分工,去做自身擅长的东西”黄志明谈道,“实际上中国市场存在大量需要,但一些厂商的能力可能局限在软件或部分硬件方面,并不能提供一体化的方案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提供互补的产品或服务,去实现协作共赢。”
通过标准化AMR+RMS产品确保质量稳定与成本优势、以OEM或ODM方式合作打造的柔性化产品确保场景适应性、开放的底层协议确保可拓展性,用专业的行业合作伙伴确保服务。牧星作为合作伙伴背后的技术与服务提供者,正在凭借开放、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赋能更多行业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牧星2020年提出实行平台化、模块化产品战略,在第二年的CEMAT展会上,其T6系列一经推出就成为业界标杆性的平台化产品,收获众多200台以上的大订单,以及来自多家AMR本体公司的多模式战略合作与批量定制协议。随后,牧星不断丰富机器人产品,在完善自身仓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给合作伙伴带来更多选择。2022年牧星推出了“小身材,大能量”T6-1500潜伏式顶升机器人,体积载重比、载重、自重比、续航分别高于同类产品10%、30%、50%、100%。2023年,牧星又发布了潜伏顶升机器人M6系列以及料箱机器人Z系列和料箱转运机器人F系列。“我们不担心开放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我们对我们的产品有信心。”黄志明表示,牧星希望能通过多样的合作方式,赋能智慧物流行业,最终为客户带来更加稳定、可靠和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稳步推进,海内外市场多点开花当前,依托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智能仓储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仓储事业部”以及为市场提供开放、标准的机器人产品平台的“标准品事业部”,牧星业务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海外市场。
当前,牧星已在多个海外市场收获一众合作伙伴并交付了系列标志性项目:与东芝达成日本、美国市场的全球战略合作、与内部物流专业合作伙伴Reinvent达成东南亚市场的独家战略合作并交付了南半球最大的AMR货到人项目,收获了牧星历史上最大的600台的货到人订单、在美国市场开拓了朗德万斯和第五大道百货的项目合作等等。
“目前我们主要的市场是韩国和澳大利亚。现在在美国和德国都成立了分公司,在日本设置了一个办事处,东南亚也有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所以目前基本上各个地方都有我们分公司或者合作伙伴,可以很好地开展各项合作。”黄志明谈道。据悉,目前牧星业务已经遍及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市场份额占比50%。
“实际上,在仓储物流领域,当前国外市场会更大一些,所以可能国外的占比之后可能还会有所提升。”黄志明分析了海内外市场形势。
他提到,在仓储物流领域,国内外客户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吞吐量的需求。在国内不管是‘双11’还是‘618’的吞吐量,国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是能比得上的,毕竟中国人口在这,消费量在这,所以它要求的是高吞吐量。”
黄志明认为,从技术实现的角度而言,国内仓储物流智能化要求比海外高很多,所以经历了中国市场打磨的仓储机器人企业在海外有着突出的竞争优势。
“像在国内,我们‘双11’都希望能够实现次日达,但是在海外隔一段时间收到货却很正常。所以,国外对于物流效率的要求比国内的低;另外,海外人工成本也高,仓储企业可以接受相对高价,没有要特别低的成本的概念,而国内恰恰相反,所以从系统的复杂度和对成本的要求来看,国内的挑战性更高。”黄志明补充。
同时,他也提及了中国移动机器人出海所面临的的挑战。“不同于国内市场对未认证的产品有着很高的包容度,国外客户对设备的稳定性、合规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会非常高,因此产品在海外必须要有一些认证。”因此,牧星也一直在积极推进产品的国际认证工作,并以此督促自身将产品做得更好。
黄志明谈道:“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牧星智能希望能均衡海内外市场发展,借助‘开放、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赋能全球范围的智能物流和自动化的合作伙伴和用户,最终实现牧星的企业愿景。”